了解自我
了解自我一般分为四个维度,即兴趣、能力、性格和需求。
兴趣决定了沉浸与投入程度(快乐),能力决定成就感多少,性格决定工作效率,而需求决定了能在这份工作中坚持多久。
(1)兴趣:一个人对某事物感兴趣时,便对它产生特别的注意,对该事物观察敏锐、记忆牢固、思维活跃、情感深厚。这里有个注意点,兴趣不等同于需求。
(2)能力:知识(概念、理论)、思维(解决问题的方式)、技能(工具应用,实践能力)
(3)性格:
①更加关注事(的结果)还是人(的感受)?
②更加外向还是内向?
③更加注重全局还是细节?
④更加感性还是理性?
⑤如果做了决定,你更偏向计划性还是灵活性?
性格决定了你的工作效率。如果在工作中高效完成任务的模式和我们的性格相抵触,我们就会选择和我们性格相近的模式,从而降低我们完成任务的效率。
比如说,你是一个非常内向的人,不喜欢跟人打交道,但是你做了销售工作。你也能够做好,因为决定能否做好的因素是你的能力。
但是,因为这个工作跟你的性格是相互违背的,所以你每天拜访客户的动作并不是自然反应,而是要花很多精力和能量、克服自己的性格,然后才能去做到,这会影响到你的效率。
(4)需求:如果我们的需求得不到满足,我们就会去寻找新的工作。
在能力足够的前提下,一份工作能多大程度上满足我们的需求,决定了我们在这份工作上能坚持多久。参照马斯洛需求层次论。
了解职业转型的目标
通过前面了解自己以后,然后调研目标职业所需的能力模型与自己的匹配度。
采取具体行动的原则
(1)尽量不要从零开始。
比如又换行又换岗。
(2)有心理准备。
比如薪酬以及环境适应等变化。
(3)不完美主义。
任何选择没有完美的
(4)最后做选择的时候,可以考虑以下因素。
第一个因素:看成长。
收入、可能性、个人成长。
第二个因素:尽力。
是否努力了还是只是浅尝辄止?
如果没有而得出我不适合、没能力的结论,然后匆匆做下一个选择,只会再一次进入不适合、没能力的循环。
第三个因素:结合人生的多维度。
如果发展只放在职业的角度,很多问题是不能真正被解决的。所以,把生活、家庭、人生一起考虑进去,再做这个选择。
(5)没有选择的时候,只能去提升。
各维度匹配度越高,越综合满意。但是,同时匹配太难了。所以先解决第一个问题谋生,等生存问题解决了再去解决其他。
评论 抢沙发
评论前必须登录
我要注册